会员风采
专家介绍
本会章程
本会简介
本会机构
下载中心

动态信息

你家门前山水如何“变现”?这里面说得清清楚楚

创建时间:2022-12-02
你家门前山水如何“变现”?这里面说得清清楚楚
 
来源:中国环境    记者:张楠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推进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自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后,目前,已有新疆、广西、海南、吉林、福建、江苏、山西、天津、青海、浙江、江西、贵州、广东等省份出台了实施方案或意见。翻看各地的文件不难发现,各地的方案或意见,既与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整体要求一致,但又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主要目标基本一致但又有差异
 

各地设置的主要目标,基本和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一致,分为2025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到2025年,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到2035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等。

 

但各地在具体表述上又有差异。例如,海南省设置的主要目标分为3个阶段,增加了2023年的阶段目标。这一阶段目标主要对试点市县提出了要求:到2023年,三亚、文昌、白沙、琼海等试点市县依托各自独特禀赋,探索形成一定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和可视化成果。海南还明确了部分重点任务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例如,在建立生态产品核算机制方面,2023年前出台海南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在积极开展碳汇交易方面,2022年,实施万宁小海蓝碳增汇工程,开展热带雨林“绿碳”碳汇方法学和标准规范研究。

 

天津市没有单独提出主要目标,但在具体内容部分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例如,在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部分,提出“2022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部分,提出“2023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体系;2025年年底前,完成全市基准年行政区域生态产品总值核算。”

 

浙江省在设置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又明确了部分内容的目标。例如,“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全省重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到2025年,全省生态旅游增加值累计增长25%”等。

 

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发展改革部门印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率先打造跨域一体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样板间;2025年基本构建形成跨域一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框架体系。这将为协同构建区域一体品牌生态圈,实现生态产品更高溢价提供经验。

 

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核心要义就是从制度层面破解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瓶颈制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和倒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由于各地“绿水青山”的条件不同,因此各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或意见也充满了地方特色。

 

浙江是全国首个生态省,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探索。浙江的实施意见中,试点分类更加具体,提炼总结的经验也更加丰富。例如,在健全价值评价机制、科学度量绿水青山生态价值方面,浙江将GEP核算试点分为几类推进:加快推进大花园核心区、示范县和山区26县GEP 核算试点,有序做好宁海、象山、洞头、平阳、苍南、定海、普陀、岱山、嵊泗、三门等涉海地区海岸带GEP核算试点,探索开展新安江水库、开化水库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地域单元GEP 核算。

 

有着冰雪资源的新疆提出,着力构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江西提出,依托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等平台,举办全国性的生态产品推介活动;青海则要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等得到严格保护。

 

在生态产品交易方面,有着辽阔草原的内蒙古提出,深入挖掘草原碳汇、湿地碳汇潜力;而海洋资源丰富的广东则提出,深入推进陆地和海洋碳汇、海岸线占补等产权指标交易。

 
积极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但各项交易机制进展不同
 

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在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方面指出,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拓展排污权交易的污染物交易种类和交易地区。探索建立用能权交易机制。探索在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创新完善水权交易机制。

 

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的“健全”“拓展”,到用能权交易机制和水权交易机制的“探索”,不同的表述可以看出,作为生态环境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目前发展并不均衡。各地出台的方案或意见,同样反映出这一现象。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中发展最成熟的市场。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生态环境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2022年10月2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在各地出台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或意见中,均有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相关内容,而且各地还根据自身特点,提出推进或探索林业碳汇、海洋碳汇、湿地碳汇、草原碳汇等交易。

 

排污权交易在我国起步比较早,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开展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包括12个国家级试点省份和16个自主试点省份,而此前暂未开展过这项工作的省份是西藏、广西和吉林。在各地的实施方案或意见中,几乎都提到健全或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拓展排污权交易方式或范围等内容。而广西有所不同,提出的是“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在造纸、水泥等行业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争获排污权交易国家试点。

 

用能权交易是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方案》,明确在浙江、福建、河南、四川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工作,并于2017年正式批复这四个省份开展试点工作。在各地的实施方案或意见中,多数省份提出的是探索开展或建立用能权交易。作为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省份,浙江提出,健全用能权交易机制,深化用能权试点省建设;福建提出,推进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从各地不同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地方仍处于探索建立用能权相关政策体系和交易市场阶段。

 

水权交易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2014年,河南、宁夏、江西、湖北、内蒙古、甘肃和广东7个省份开展水权试点,试点基本完成后,初步建立水权确权、交易、监管等制度体系,形成流域间、流域上下游、区域间、行业间和用水户间等多种水权交易模式。2016年中国水权交易所正式成立,推动水权交易规范有序开展。在各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或意见中,很多省份提到,开展或推进水权交易、完善或健全水权交易制度。

 

总体来看,我国各类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基本处于从试点和前期建设阶段转向深化推进的时期。各地还需要进一步按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工作要求,践行“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让优良的生态产品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友情链接: